mozart怎么讀,Mozart是什么意思,Mozart中文翻譯,Mozart發(fā)音、用法及例句
?Mozart
Mozart發(fā)音
英:['m??tsɑ:t] 美:['mo?tsɑ:rt]
英: 美:
Mozart中文意思翻譯
n. 莫扎特
Mozart詞形變化
形容詞: Mozarabic |
莫扎特評價(jià)?
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(1756年1月27日-1791年12月5日),是歐洲最偉大的古典音樂(lè )作曲家、演奏家之一,也是維也納古典樂(lè )派的代表人物。莫扎特不僅是古典音樂(lè )的杰出大師,更是人類(lèi)歷史上極為罕見(jiàn)的音樂(lè )天才,有“音樂(lè )神童”的美譽(yù)。
莫扎特的所有小提琴曲名
莫扎特:小提琴奏鳴曲MOZART: Violin Sonatas
莫扎特為小提琴和鋼琴創(chuàng )作的小提琴奏鳴曲,有編號的共36首:第一號C大調,K6,作于1764年。第二號D大調,K7,作于1764年。第三號降B大調,K8,作于1764年。第四號G大調,K9,作于1764年。第五號降B大調,K10,作于1764年。第六號G大調,K11,作于1764年。第七號A大調,K12,作于1764年。第八號F大調,K13,作于1764年。第九號C大調,K14,作于1764年。第十號降B大調,K15,作于1764年。第十一號降E大調,K26,作于1766年。第十二號G大調,K27,作于1766年。第十二號C大調,K28,作于1766年。第十四號D大調,K29,作于1766年。第十五號F大調,K30,作于1766年。第十六號降B大調,K37,作于1766年。第十七號C大調,K296,作于1778年。第十八號G大調,K301/293a,作于1778年。第十九號降E大調,K302/293b,作于1778年。第二十號C大調,K303/293c,作于1778年。第二十一號E小調,K304/300c,作于1778年。第二十二號A大調,K305/293d,作于1778年。第二十三號D大調,K306/300i,作于1778年。第二十四號F大調,K376/374d,作于1781年。第二十五號F大調,K377/374e,作于1781年。第二十六號降B大調, K378/317d,作于1779或1781年。第二十七號G大調,K379/373a,作于1781年。第二十八號降E大調,K380/374f,作于1781年。第二十九號A大調,K402/385e,作于1782年。第三十號C大調,即K403/385c,作于1782年。第三十一號C大調(改編自《C大調行板與小快板》),K404/385d,大約作于1785-1790年間。第三十二號降B大調,K454,作于1784年。第三十三號降E大調,K481,作于1785年。第三十四號降B大調,未完成,作曲年代不詳。第三十五號A大調,K526,作于1787年。第三十六號F大調,K547,作于1788年。另有未列入編號的早期作品2首:C大調,K46d,作于1768年;F大調,K46e,作于1768年。另有未完成的奏鳴曲樂(lè )章:1.A大調,KAnh48/480a/385e,大約作于1784年。2.降B大調,K372,作于1781年。3.C小調,K396/385f,約作十1782年。4.G大調,KAnh47/546a,約作于1790-1791年。5.降B大調,KAnh42/375b,約作于1782-1783年。6.降B大調,KAnh43/375c,約作于1782年。
莫扎特《為小提琴和鋼琴而作的變奏曲》有:G大調,為《牧羊女切里梅妮》(Labergere Celimene)主題而作的12段變奏曲,K359/374d,作于781年,梢快板,主題為三段體。其版本可選:1.阿卡爾多與卡寧諾演奏版,Nuova,CD編號6742。這張唱片上還收有莫扎特的《第二十號小提琴奏鳴曲》和《G小調變奏曲》(K.360)。2.祖克曼與尼克魯演奏版,RCA,CD編號RD60740。這張唱片上另有莫扎特的第十三、二十、三十二號小提琴奏鳴曲;G小調,為《在泉旁》(Helas jai Perdu mon amant)主題而作的6段變奏曲,K360/374b,作于1781年;小行板,主題為西西里風(fēng)格。
莫扎特:弦樂(lè )三重奏、二重奏MOZART: String Trios & Duos
莫扎特創(chuàng )作的弦樂(lè )三重奏包括:1.為弦樂(lè )三重奏而作的三重奏鳴曲,降B大調,K266,作于1777年。2.為弦樂(lè )三重奏而作的《6首前奏曲與賦格》(第一號D小調,第二號G小調,第三號F大調,第四號F大調,第五號降E大調,第六號F小調),K404a,作于1782年。3.為弦樂(lè )三重奏而作的《降E大調嬉游曲》,K563,作于1788年。而弦樂(lè )二重奏包括:1.《G大調二重奏》,K423,作于1783年。2.《降B大調二重奏》,K424,作于1783年。
莫扎特:降E大調嬉游曲MOZART: Vertimento in E Flat
這首為弦樂(lè )三重奏而作的《降F大調嬉游曲》,K563,作于1788年,共包括6個(gè)樂(lè )章:1.快板,2.柔板,3.小步舞曲、小快板、三重奏,4.行板,5.小步舞曲、小快板、三重奏,6.快板。其
莫扎特:為小提琴、中提琴而作的G大調二重奏MOZART: Duo for Violin and Viola in G
這首二重奏,K423,作于1783年。共3個(gè)樂(lè )章:1.行板,G大調,奏鳴曲式。第一主題在開(kāi)頭以下行音階開(kāi)始,經(jīng)過(guò)部與第一主題相似,轉入D大調后小提琴先以弱音呈示第二主題,中提琴接替。呈示部結尾以強有力的16分音符分散和弦始。發(fā)展部開(kāi)始采用新素材,不久出現分散和弦與音階組合,開(kāi)始嚴格的卡農,從D大調發(fā)展到G小調,再回主調。再現部反復呈示部。2.慢板,C大調,自由形式。開(kāi)頭的裝飾主題先由小提琴呈示,中提琴接替后交換,經(jīng)中提琴16分音符模進(jìn),小提琴細致的裝飾,再回主調,在中提琴和弦伴奏下,呈現結尾主題。3.回旋曲,快板,G大調。主題先由小提琴呈示,中提琴反復,第一**句為D大調,第二**句由E小調與E大調兩部分組成,嚴格的卡農。最后以反附點(diǎn)下行進(jìn)入回旋主題而通往結尾。
莫扎特:為小提琴、中提琴而作的降B大調二重奏MOZART: Duo for Violin and Viola in B Flat
這首二重奏,降B大調,K424,作于1783年。共3個(gè)樂(lè )章:1.序奏慢板,降B大調,轉主部快板,降B大調,奏鳴曲式。第一主題由小提琴奏出后,經(jīng)過(guò)句中有復弦奏法輕快的連奏,加入顫音、附點(diǎn)與分散和弦。轉入F大調后,第二主題先由小提琴,再由中提琴,再由小提琴呈示,結尾句也由小提琴奏不同的主題。發(fā)展部以呈示部最后的音型始,自F大調起,轉入降號調系的各大小調繼續發(fā)展。此部分前半部有優(yōu)美的**句,后半部則有16分音符音型的卡農,再現部是主調呈示部素材的反復。2.如歌的行板,降E大調,開(kāi)頭旋律與海頓的《降B大調二重奏》同,全曲可分成兩部分,后半部是將前半部主題裝飾而成。3.優(yōu)美的行板,降B大調,主題與6個(gè)變奏。主題由階進(jìn)下行的前半部與階進(jìn)下行的后半部形成,第一變奏是小提琴將主題分割成三連音符,中提琴輔助。第二變奏以卡農模仿附點(diǎn)節奏。第三變奏小提琴作16分音符進(jìn)行,中提琴應和。第四變奏是第三變奏的樂(lè )器交換。第五變奏兩種樂(lè )器互相輔助進(jìn)行。第六變奏速度改為小快板,主題加入休止符小提琴表現,兩件樂(lè )器同時(shí)出現大幅度跳躍。這個(gè)變奏之后再進(jìn)入快板的主題變奏,開(kāi)始的2/3由小提琴以16分音符呈示,其余由中提琴續完。
莫扎特:弦樂(lè )四重奏 MOZART: String Quartets
莫扎特共作有23首弦樂(lè )四重奏,創(chuàng )作時(shí)間自1770-1790年,20年間中間中斷了約10年。這23首四重奏包括兩個(gè)階段的創(chuàng )作:前13首為早期作品,為1770-1773年在旅行時(shí)期所作,其創(chuàng )作先是意大利風(fēng)格后轉向海頓風(fēng)格,明顯受他人影響。這13首中第一號因在米蘭近郊羅迪所作,稱(chēng)為《羅迪》。第二至第七號因在米蘭所作,稱(chēng)為《米蘭四重奏》。第八至第十三號因在維也納所作,稱(chēng)為《維也納四重奏》。自到薩爾茨堡后,包括旅行曼海茵、巴黎期間,莫扎特未曾作過(guò)一首弦樂(lè )四重奏,此段時(shí)間,海頓也停止了弦樂(lè )四重奏的創(chuàng )作。直至移居維也納的第二年,也就是1782年末,可以說(shuō)是受海頓創(chuàng )作OP.33的啟示,莫扎特在1個(gè)月內作成6首第十四至第十九號的《海頓四重奏》獻給海頓。這是莫扎特23首弦樂(lè )四重奏中的精華。在這6首《海頓四重奏》之后,1786年8月,在完成《費加羅的婚禮》之后,他創(chuàng )作了為出版界好友霍夫曼斯特而作的單首第二十號《霍夫曼斯特四重奏》。之后,莫扎特的注意力移至弦樂(lè )五重奏,直至1788年訪(fǎng)問(wèn)柏林后,才計劃創(chuàng )作6首一組弦樂(lè )四重奏呈獻給當時(shí)的普魯士王腓德烈·威廉二世,可惜只完成了第二十一至第二十三的3首。這3首《普魯士四重奏》是他晚年清澄風(fēng)格的杰作。
莫扎特:弦樂(lè )五重奏 Mozart: String Quintets
莫扎特共作有6首弦樂(lè )五重奏:第一號,降B大調,K174,作于1773年;第二號,C小調,K406/516b,作于1788年;第三號,C大調,K515,作于1787年;第四號,G小調,K516,作于1787年;第五號,D大調,K593,作于1790年;第六號降E大調,K614,作于1791年。另有7個(gè)片斷(KAnh79-83、86、87)。
在莫扎特之前,海頓從未想過(guò)要超越弦樂(lè )四重奏的固定編制,在莫扎特之后,一般作曲家也不敢輕易嘗試弦樂(lè )五重奏,直到貝多芬與舒伯特。莫扎特師法的是米切爾·海頓與博凱里尼,博凱里尼作有125首五重奏,但他都是大提琴編制。莫扎特則是加入中提琴,以此提高內聲部組合的可能性。莫扎特在他的弦樂(lè )五重奏中,強調對位,在互為對話(huà)的外聲二部對話(huà)中,穿**簡(jiǎn)潔的內聲三部。
莫扎特:小提琴協(xié)奏曲 MOZART: Voilin Concertos
莫扎特為小提琴和樂(lè )隊而作的協(xié)奏曲,有編號的為5首:第一號,降B大調, K207,作于1773年;第二號D大調,K211,作于1775年;第三號G大調,K216,作于1775年;第四號D大調,K218,作于1775年;第五號A大調,K219,作于1775年。另有未編號的3首(因親筆譜已散佚):《D大調協(xié)奏曲》,K271a,也稱(chēng)為第七號;《降E大調協(xié)奏曲》,K268,也稱(chēng)為第六號;《D大調協(xié)奏曲》,KAnh294a,這3首作曲年代均不詳。莫扎特有編號的5首協(xié)奏曲中,經(jīng)常演奏的是后3首,其中尤以第三與第五最為美妙。
莫扎特:為小提琴和樂(lè )隊而作的回旋曲 MOZART: Rondos Violin and Orchertra
莫扎特為小提琴和樂(lè )隊而作的《降B大調回旋曲》,K269/K261a,作于1775-1777年間;《C大調回旋曲》,K373,作于1781年。
莫扎特:為小提琴和樂(lè )隊而作的E大調柔板 MOZART: Adagio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in E
這首《E大調柔板》,K261,作于1776年。其版本除可選格呂米奧版,收于Philips,廉價(jià)小雙張,CD編號438 323-2和謝霖版,Philips,CD編號422508-2(4張)外,另可選:1.奧伊斯特拉赫演奏,柏林愛(ài)樂(lè )樂(lè )團協(xié)奏版,EMI,CD編號CDM7 64868-2。
版權聲明: 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(wù),旨在傳遞更多信息,不擁有所有權,不承擔相關(guān)法律責任,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(guān)點(diǎn)和對其真實(shí)性負責。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(wèn)題需要同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的,請發(fā)送郵件至 舉報,一經(jīng)查實(shí),本站將立刻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