碕怎么讀,碕[ qí ],碕字的拼音,部首,意思,組詞
?碕 [ qí ]的拼音,部首,繁體,筆順,碕的筆畫(huà)順序,碕的筆順怎么寫(xiě)
- 碕的拼音:qí
- 碕的注音:ㄑ一ˊ
- 碕是否多音字:不是多音字
- 碕的繁體:碕
- 碕的結構:左右
- 碕的總筆畫(huà):13畫(huà)
- 碕的部首:石部
- 碕的筆順:一ノ丨フ一一ノ丶一丨フ一丨
- 碕的筆畫(huà):橫、撇、豎、橫撇、橫、橫、撇、點(diǎn)、橫、豎、橫撇、橫、豎
「碕」字的意思
「碕」字的基本字義解釋
碕
1、同“埼”。
碕[ qí ]的同音字,qí拼音的漢字
其蹊棲麒亓耆氣琪憩旗起妻七綦
「碕」字組詞:
彎碕灣碕
碕[ qí ]的同筆畫(huà)數漢字
微鼠勤新數福藍感賴(lài)禁滿(mǎn)照瑞解
碕[ qí ]的同部首漢字
碎確碧礪磊磚碰硬碌石砸碗磨破
請教:“圻”怎么讀
圻1
qí
〈名〉
(1)
(形聲。從土,斤聲?!墩f(shuō)文》中與“垠”同字。本讀yǐn。本義:邊際)
(2)
畿,京畿。古稱(chēng)天子直轄之地。亦指京城所領(lǐng)的地區 [capital]
矧惟若疇圻父。――《書(shū)·酒誥》。鄭注:“謂司馬主封畿之事?!?/p>
且昔天子之地一圻。――《左傳·襄公二十五年》
(3)
又如:圻父(古官名。掌封畿內軍事);圻甸(天子的領(lǐng)地,天子之地方千里,千里之內謂之“圻甸”);圻郊(都邑的郊野)
(4)
疆界;地域 [boundary]
萬(wàn)千里曰王圻。――《周書(shū)·職方》。注:“界也?!?/p>
今土數圻。――《左傳·昭公三十三年》
化協(xié)殊裔,風(fēng)衍遐圻。――晉·陸機《辯亡論上》
(5)
曲岸。通“碕 [bent shore]
湯泉發(fā)云潭,焦煙起石圻。――鮑照《苦熱行》
圻岸屢崩奔。――謝靈運《入彭蠡湖口》
(6)
又如:圻岸(曲岸)
另見(jiàn)yín
圻2
yín
同“垠”。邊際 [boundary]
四達無(wú)境,通于無(wú)圻。――《淮南子·倏真》
另見(jiàn)qí
圻1
qí ㄑㄧˊ
(1)
地的邊長(cháng)。
(2)
方千里之地:“今土數~而郢是城,不亦難乎”。
鄭碼:BPD,U:573B,GBK:DBDF
筆畫(huà)數:7,部首:土,筆順編號:1213312
圻2
yín ㄧㄣˊ
古同“垠”,邊際。
鄭碼:BPD,U:573B,GBK:DBDF
筆畫(huà)數:7,部首:土,筆順編號:1213312
請教:“圻”怎么讀
圻1
qí
〈名〉
(1)
(形聲。從土,斤聲?!墩f(shuō)文》中與“垠”同字。本讀yǐn。本義:邊際)
(2)
畿,京畿。古稱(chēng)天子直轄之地。亦指京城所領(lǐng)的地區 [capital]
矧惟若疇圻父。――《書(shū)·酒誥》。鄭注:“謂司馬主封畿之事?!?/p>
且昔天子之地一圻。――《左傳·襄公二十五年》
(3)
又如:圻父(古官名。掌封畿內軍事);圻甸(天子的領(lǐng)地,天子之地方千里,千里之內謂之“圻甸”);圻郊(都邑的郊野)
(4)
疆界;地域 [boundary]
萬(wàn)千里曰王圻。――《周書(shū)·職方》。注:“界也?!?/p>
今土數圻。――《左傳·昭公三十三年》
化協(xié)殊裔,風(fēng)衍遐圻。――晉·陸機《辯亡論上》
(5)
曲岸。通“碕 [bent shore]
湯泉發(fā)云潭,焦煙起石圻。――鮑照《苦熱行》
圻岸屢崩奔。――謝靈運《入彭蠡湖口》
(6)
又如:圻岸(曲岸)
另見(jiàn)yín
圻2
yín
同“垠”。邊際 [boundary]
四達無(wú)境,通于無(wú)圻。――《淮南子·倏真》
另見(jiàn)qí
圻1
qí ㄑㄧˊ
(1)
地的邊長(cháng)。
(2)
方千里之地:“今土數~而郢是城,不亦難乎”。
鄭碼:BPD,U:573B,GBK:DBDF
筆畫(huà)數:7,部首:土,筆順編號:1213312
圻2
yín ㄧㄣˊ
古同“垠”,邊際。
鄭碼:BPD,U:573B,GBK:DBDF
筆畫(huà)數:7,部首:土,筆順編號:1213312
版權聲明: 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(wù),旨在傳遞更多信息,不擁有所有權,不承擔相關(guān)法律責任,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(guān)點(diǎn)和對其真實(shí)性負責。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(wèn)題需要同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的,請發(fā)送郵件至 舉報,一經(jīng)查實(shí),本站將立刻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