湡[ yú ],湡字的拼音,部首,繁體,湡字的意思
?湡 [ yú ]的拼音,部首,繁體,筆順,湡的筆畫(huà)順序,湡的筆順怎么寫(xiě)
- 湡的拼音:yú
- 湡的注音:ㄩˊ
- 湡的總筆畫(huà):12畫(huà)
- 湡的結構:左右
- 湡是否多音字:不是多音字
- 湡的部首:氵部
- 湡的繁體:湡
- 湡的筆順:丶丶一丨フ一一丨フ丨一丶
- 湡的筆畫(huà):點(diǎn)、點(diǎn)、橫、豎、橫撇、橫、橫、豎、橫撇、豎、橫、點(diǎn)
「湡」字的意思
「湡」字的基本字義解釋
湡
1、古沼澤名。
2、今中國河北省沙河的古稱(chēng):“又有蓼水、馮水,皆東至朝平入湡?!?/p>
湡[ yú ]的同部首漢字
潦沅泊涌淵漂津沒(méi)流浩海漫浣滿(mǎn)
湡[ yú ]的同音字,yú拼音的漢字
榆語(yǔ)御譽(yù)予虞于欲彧余喻遇瑜與
湡[ yú ]的同筆畫(huà)數漢字
屬就黑博鼎提道超喜強朝紫雅逼
殍的拼音
殍的拼音piǎo。
基本釋義:
(2) 餓死,餓死的人:餓~遍野。
(3) 鄭碼:ARPY,U:6B8D,GBK:E9E8,五筆:GQEB,
(4) 筆畫(huà)數:11,部首:歹,筆順編號:13 543 443 521 四角號碼:1224
詳細注解:
名〉
(形聲。從歹,孚聲。歹(è)。列骨之殘。此部之字多與死、不吉祥等義有關(guān)。本義:餓死后無(wú)人收的尸體) 同本義
野有餓殍。--《鹽鐵論》
動(dòng)〉
餓死 [starve to death]。如:殍殣(餓死;餓死的人);殍餓(饑餓;餓死的人)
康熙字典:
《廣韻》平表切《集韻》《韻會(huì )》被表切,$音摽。餓死曰殍?;蜃鳒?,亦作殲?!肚皾h·食貨志贊》涂有餓殲。與殍同。
又通作莩?!睹献印芬坝叙I莩。
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(huì )》《正韻》$芳無(wú)切,音敷。義同?!栋拙右住ぷ缭?shī)》俱化為餓莩。莩作夫字押,是也?!都崱坊驈亩鲾?。
又《廣韻》符鄙切《集韻》部鄙切,$音痞。義同。一曰草木枯落也?;蜃?#14838;。 《韻會(huì )》按《說(shuō)文》ପ音皫,物落也。凡從ପ者皆當作ପ。從爪從又,今變?yōu)殒?,轉寫(xiě)訛耳。本非孚信之孚,然今經(jīng)史承訛難遽改,故韻書(shū)$兩存之。
殍的拼音
殍拼音piǎo
注音ㄆ一ㄠˇ
部首歹部部外筆畫(huà)7畫(huà)總筆畫(huà)11畫(huà)
五筆GQEB倉頡MNBND鄭碼ARPY四角12247結構左右電碼2993區位7372統**6B8D筆順一ノフ丶ノ丶丶ノフ丨一
基本解釋
基本字義
殍piǎo(ㄆ一ㄠˇ)
⒈ 餓死,餓死的人:餓殍遍野。
統**
殍字UNICODE編碼U+6B8D,10進(jìn)制: 27533,UTF-32: 00006B8D,UTF-8: E6 AE 8D。
殍字位于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CJK Unified Ideographs)。
殍字收錄于 現通表 。
異體字
造字法
形聲:從歹、孚聲
English
to starve to death
詳細解釋
基本詞義
◎ 殍 piǎo
〈名〉
(形聲。從歹,孚聲。歹( è)。列骨之殘。此部之字多與死、不吉祥等義有關(guān)。本義:餓死后無(wú)人收尸的人) 同本義 [exposed bodies of those who died of hunger]
野有餓殍?!尔}鐵論》
詞性變化
◎ 殍 piǎo
〈動(dòng)〉
餓死 [starve to death]。如:殍殣(餓死;餓死的人);殍餓(饑餓;餓死的人)
版權聲明: 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(wù),旨在傳遞更多信息,不擁有所有權,不承擔相關(guān)法律責任,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(guān)點(diǎn)和對其真實(shí)性負責。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(wèn)題需要同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的,請發(fā)送郵件至 舉報,一經(jīng)查實(shí),本站將立刻刪除。